我院“漆脉寻踪”三下乡团队赴“中国生漆之乡”平利县开展漆树资源调查
为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落实陕西省“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建设要求,助力平利县漆树产业高质量发展,8月20日至8月31日,安康学院农生学院“漆脉寻踪”三下乡实践团队在廖咸康、王楠、张心愿老师的带领下赴平利县龙头国漆文化产业园及漆树种植园开展调研,聚焦漆树资源精准调查与动态监测技术体系构建,以专业实践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科技活力。
深耕实地调研,精准对接漆树产业需求
学生团队以 “摸透产业痛点、找准服务方向” 为目标,深入龙头国漆文化产业园开展全方位调研。在产业园内,团队成员与负责人围绕生漆产业发展前景、产业链布局展开交流,详细了解从漆树种植到生漆提取、加工的全流程运作模式;随后与当地漆农面对面交谈,重点记录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为获取一手数据,学生们走进漆树种植田间,实地观察漆农日常管护流程:记录不同树龄(幼树、成树)漆树的生长状态差异,对比不同地块的施肥、修剪管理方式,标记易发生病虫害的植株特征;同步操作无人机完成龙头国漆漆树产业园全覆盖航拍,成功获取园区高分辨率影像资料,为后续资源分布分析与技术服务方案制定奠定基础。
创新技术体系,探索“天空地” 一体化调研模式
针对传统漆树调查“精度低、覆盖窄、效率低”的局限,调研团队积极探索借助无人机+及遥感影像等,尝试构建“天空(卫星)—空中(无人机)—地面(样方)”协同的多尺度调查体系。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调查的单一性:“天空” 维度依托卫星影像实现漆树资源大范围分布监测,“空中”维度通过无人机航拍捕捉中观尺度的园区细节,“地面”维度结合样方调查获取微观的植株生长数据,三者相互补充、层层递进,有效破解了传统调查的痛点,为漆树资源精准调查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路径。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成果丰硕。一方面,团队初步掌握了平利县龙头国漆漆树种植园漆树资源的分布特征、生长状态及产业需求痛点,积累了一手数据与高分辨率影像资料,更提出了漆树资源精准调查的实践路径,搭建起高校专业技术与地方特色产业深度对接的桥梁,为平利县漆树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技动能;另一方面,参与实践的学生在田间实操与技术应用中,将课堂理论知识与产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既提升了无人机操作、数据采集分析等专业技能,也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实现了“以实践促学习、以服务育人才” 的育人目标。后续,团队将持续整理调研数据、优化技术体系,进一步为平利县漆树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推动实践成果转化落地,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振兴。
撰稿/张心愿;审核/沙薇;发布/王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