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陕西省蚕桑重点实验室积极组织科研人员分赴陕西榆林、江苏镇江、吉林敦化、贵州贵阳等地,参与由中国蚕学会主办的高水平学术会议,交流内容涵盖了桑树产业发展、蚕病理学与病虫害防控、野蚕学与柞蚕产业发展、蚕桑资源多元开发利用等领域。
7月10日-12日,实验室孟刚博士、杨金宏副研究员、吕婷博士参加了在榆林学院举办的中国蚕学会2025年桑树学术研讨会。该会由中国蚕学会、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主办,榆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蚕学会承办,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协办,大会主题为“科技赋能桑树产业,创新驱动绿色发展”,23场交流报告聚焦基因育种与种质资源、生态修复应用、高值化利用三大领域。此次学术会议,在桑树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病虫防控、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和交流。


7月19日-20日,刘强教授、陈安利博士参加了中国蚕学会2025年蚕病理学与病虫害防控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蚕学会主办,江苏科技大学生物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桑蚕科学研究中心承办、苏州大学、江苏省蚕丝学会、农业农村部蚕桑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蚕桑与畜禽生物技术省属高校重点实验室协办。本次蚕学会会议主要聚焦蚕病防控与产业绿色转型,专家强调蚕病防控技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指出病虫害防控是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验室参会人员与参会专家、学者在蚕病理学的基础研究、病虫害防控、技术应用及产业化难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学习。

8月6日-8日,刘强教授、孟刚博士、凌君老师参加了中国蚕学会第五届野蚕学学术研讨会暨柞蚕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蚕学会野蚕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吉林综合试验站、吉林省蚕学会、吉林省柞蚕产业技术体系、敦化市人参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协办。会议上,孟刚博士作了《秦巴野桑蚕种质资源的保存、评价和应用》报告,从野桑蚕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基因组研究、育种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在秦巴野桑蚕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方面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计划,报告引起业内专家的关注。


8月8日-10日,中国蚕学会2025年蚕桑资源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在贵州贵阳举办,会议围绕蚕桑资源在食品、生物医药、新材料、饲料、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研讨。实验室陈安利研究员参加会议,并做了《食品级丝胶蛋白的规模化提取及丝绸坯料免脱胶软化》研究报告,介绍了研究团队在丝胶蛋白提取及应用、丝绸配料免脱胶加工技术方面的进展情况,研究结果引起业内专家高度关注。


8月20日,蚕桑实验室全体人员参加了安康市科协主办的专家专题调研暨第三期安康科协大讲堂活动。当日上午,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黄先智研究员、张健研究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苏超研究员等专家参考考察了我校恒口蚕桑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孟刚主任向专家组一行介绍了野桑蚕种质资源材料保护、丝胶蛋白产品开发和免脱胶丝绸配料加工技术,专家一行对实验室在蚕桑种质资源保护以及丝绸坯料免脱胶加工技术、丝胶蛋白提取利用及成果转化工作给予了肯定。当日下午在安康宾馆举行了第三期安康科协大讲堂,代方银教授、黄先智研究员和张健研究员做了精彩的报告。


后续蚕桑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科研人员积极走出去,了解学术前沿,紧跟产业需要,拓宽视野和科研思路,并以学术交流为契机,整合相关科研资源,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撰稿/吕婷;审核/李川;发布/王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