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学生个性化教育方案
个性化教育是指培养目标重点为具有一定“优势”的特长生群体或个体,即在知识和能力(特别是技能)某一方面上有突出表现,实践操作能力、学术创新、创优、创业等方面超出一般学生,它具有提升专业能力和满足个体价值实现的特点。为发展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热情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二、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
安排教育教学活动时尽可能适应学生的差异性,创设相应的情境构建相应的课程内容,根据一类学生或个别学生之间的差异尽可能进行分类指导、分流管理,促进学生充分、自由、独特的发展。
2、有效性原则。
在实施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切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挥及潜能释放,让学生、家长、教职工等各层面人士都能见到实效切忌“纸上谈兵”。
3、系统性原则。
要把个性化教育看做为一种有效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性活动,在日常工作中要处处体现这种教育理念持续、连贯、系统、有序地贯彻于各类教育教学活动。
4、适度性原则个性化。
教育需要打破一些“常规”,但必须在现有的教育教学制度框架内进行尝试,不能打破和打乱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三、总体目标
通过3—4年的努力力争培养出一批个性鲜明、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勇于开拓、适应性强、动手能力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力争让广大教职员工明确个性化教育的价值追求和功能定位,破除桎梏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个性化教育理念,力争探索出一整套统一性与灵活性、多样化相结合的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实践模式、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和评价体系,为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力争涌现出几个成绩显著、示范带动力强的个性化教育示范学院并在示范学院的带动和辐射下最终形成全院共同推进个性化教育的常态。
四、组织实施
1.学院成立个性化教育指导领导小组,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组长,辅导员和教学部主任为基本成员。
2.个性化教育由辅导员主持,全体教师参与。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将学生分类把具有共同特长的人合并划分小组,然后加以针对性的培养,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未来发展意向将学生分流形成考研、就业、创业、科研、发明等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选取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师组成名导师团,让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自主选择名导师,接受名导师的重点辅导。
3.学院每年9月在新生入学后,结合新生入学教育,开展特长(技能)、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等调查工作,并指导学生做好个人发展规划,制定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培养方案并建立档案,以社团活动的方式组织新生报名参加个性化学习实践活动。
4.在保证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前提下,以第二课堂教学为基础,开展个性化教育指导。
5.由团总支、学生分会定期开展技能与特长的全院性比赛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练习与观摩的机会。
6.鼓励和支持特长生参加校外各种竞赛,对于获奖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引导特长生开展创新性学习,鼓励与支持特长生参与导师的学术活动与科研工作,对于特长生发表学术论文、发明创造等创新、创业、创优成果给予精神奖励和适当的资金支持,所获得的学分计入素质拓展学分。
7.有目的、有规划地对个性特长生开展专门化、专题化和专业化培训,在校内外广泛建立各类个性化教育实践平台诸如“业主培训基地”、“公务员培育中心”、“管理者训练营”、“科技发明与改良俱乐部”、“职业素养训练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试验班”等,加大社团建设力度为学生特长的拓展提供平台。
五、评估考核
1、评估考核时间从本学期开始,每学期末组织专家进行一次考核。
2、评估考核内容和方法。评估考核按照《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评分标准》和本方案的精神进行,具体方法采取自评、班级(社团)内部互评、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评估考核结果运用。评估考核结果计入素质拓展学风,并给予奖励。
4、评估考核工作组织。评估考核工作由个性化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组成专家组具体实施。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