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党总支工作思路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工作部署,结合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实际,紧密围绕人才培养中心任务,走内涵建设的道路,把“党建工作、学生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稳定安全”等工作作为整体,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才培养为各项工作的结合点,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动力,总结经验,努力构建并尝试“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全面落实学校党委下达的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责任。
一.党建工作
探索并建立广大党员经常性受教育的长效机制。在教育方式上,把改进工作作风与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相结合,使教师在与学生、班级的交往中更加明确学生的思想状况和需求,为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提供了可靠途径;在教育内容上,把党性修养与师德修养相结合,增强责任感,从而达到端正教风提高育人水平的目的;在教育途径上,建立以组织活动为主,工作实践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由单向引导型教育向双向交流型教育转变,努力把党员培养成“懂政治、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要求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在各自的岗位上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学生党员要成为“学习标兵、思想进步的典范、大学生行为楷模”。
二、精神文明建设
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我院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年度党政工作计划,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冯浩杰先进事迹作为师生德育教育的素材,以“教育树学风、教风育学风、管理促学风、活动造学风”为主线,以师德建设和价值观教育为基础,以教风建设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着力点,以高品位、内涵深厚的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通过“阳光体育经常化、文艺活动大众化、科技活动专业化”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一名师生都能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找到切入点,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师德建设落到实处,有力促进文明和谐校园的创建。
三、宣传舆论工作
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利用网络积极宣传我院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大力宣传我院教学科研的模范人物,并利用报纸、网络、校园广播、板报、展板等形式增强宣传效果。建立学院网络宣传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确保网上意识形态安全和舆论宣传导向的正确,充分发挥宣传舆论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四.党风廉政工作
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全局的重点项目建设和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班子成员对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规定,进行对照检查,增强自身廉政意识和执政能力,认真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带头严格遵守机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成员廉洁从政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够做到“行为规范、院务公开、正确使用权利”,形成领导干部虚心接受,干部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党务、政务、评优评奖、党员发展、学生奖助学金评定等果全部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五.学生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立足现实,着眼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未来发展,以学生“成长、成人、成才、发展”为主线,以“稳定安全、学习能力提升、素质拓展、提高就业质量”等工作为重点,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及成人、成才、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实施,积极探讨提高育人效果的途径,以《大学生素质教育目标体系》为依据,专业课教师、教学管理队伍和学工队伍形成合力为目标,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一是学工队伍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把学生经历的每一个事件作为教育的素材,把思想教育活动贯穿于大学全过程。二是学生党支部注重党员发展过程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政治思想素质。以精神文明活动为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班级和宿舍。三是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以“价值观教育、学习观教育、个人发展教育”提升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化底蕴,教学管理从严肃考风考纪、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建设保障机制。三条途径统一认识、统一目标、统一行动,初步形成“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体系,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科学技术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教育目标。
六.就业工作
构建切实可行的就业教育体系。从入学教育开始、把学习目标、个人发展规划指导贯穿大学的全程。通过对实习、就业学生的跟踪指导,建立较为稳定的实践、实习、就业基地。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就业指导讲座,指导学生修正发展目标,解决“用人单位聘用不到合适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单位”这种矛盾,积极探讨学校与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与需求上的对接途径,着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七.稳定安全工作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常抓不懈”的方针,扎实开好安全教育活动,把安全责任及安全教育当做总抓手,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建立和完善安全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安全预警系统,明确责任、确立运行程序,确保师生财产和生命安全,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