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基本素质
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知识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素质是知识积淀和内化的结果,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素质又是潜在的、通过外在形态(人的言行)来体现的,素质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有崇高理想,远大志向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强的伦理、社会公德和法治意识;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有明确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种素质是人生的航标。
政治素质:指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信念与信仰等方面的素质,包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热诚拥护和深刻理解,对形势的正确估量,正确的民主和法制观念等;
思想素质:指思想认识、思想觉悟、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素质,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义的世界观、历史观,集体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道德素质: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修养、组织纪律观念方面的素质。
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意志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任何一种社会的价值体系必然具备的内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和民族的纽带,是国家和民族得以独立、生存与发展的内驱力和凝聚力。
2.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反映出一种规范人们行为的文化力,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和原创力,人文素质是由文史哲基础人文哲学所构成的价值体系及其在人的行为过程中的体现。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品位、修养、境界等,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包含了科学的理性、道德的至善、艺术的完美、思维的深邃和知识的广博,是一种崇高的文化精神。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
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强调体验。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的需要满足为最终诉求;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平等原则。
3. 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石,包括: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能力、必要的组织管理能力等。专业能力是专业素质的核心,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学习能力:指自我学习新技术、及时更新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能力。
知识应用能力:即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使科学技术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生产力的现实形态,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能力。
专业表达能力:借助各种媒介交流信息、表达思想情感的本领,它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写作(包括外文写作)能力、图表表达能力和数字表达能力等。
动手能力:是指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内,借助生产设备、仪器,运用相应生产工具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能力。
研究与创新能力:能运用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和概括提炼能力。
预测专业未来发展的能力:对未来发展敏锐的感知能力。
4.科学技术素质
科学技术素质包括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技能。科学知识是基础,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灵魂,科学方法是实现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基本途径。科学素养是认识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提高科学素养也是认识、理解、接受思想教育内容的根本保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科学素质。
科学本质: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理解科学本质可以从科学问题开始,科学问题归根结底又来源于社会实践与科学实践,它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产生,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从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矛盾中产生。作为在校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质疑,广泛吸取科学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
科学精神:科学同时还是一种方法和精神,科学精神的获得意味着个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不仅仅只用于研究工作,而是融人了活动,矫正思维、改造习惯,从而形成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科学精神要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科学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使文理工学科知识相互渗透、包容。要注意发挥科学本身具有理论的普遍性、结果的可检验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价值的多重性在培育科学精神方面的作用。以榜样为鉴,勉励和磨练自己,以培养自己献身科学的精神。
科学理论:学习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在认识世界、认识真理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实证方法、逻辑方法以及对直觉思维运用的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求具有认知、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生产、设计、科研、组织管理以及创新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外语和计算机的能力,同时掌握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科学方法的确立,比具体的知识学习更重要。
实践科学知识:实践科学知识是指积极参与校园内外各种科技活动。大学生是科学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经常参加科技教育、科普宣传、展览、讲座、科技服务和科学研究活动,可在科技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5.身体和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健康体魄是大学生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健康体魄应包括身体健康,发育良好,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心理素质:是指人正确认识自身、认识他人和社会环境以及据此作出相应反应的能力水平。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包括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习惯)等方面的素质。它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心理活动在个体身上的积淀,是一个人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特征和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