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作为贯穿和支配人类认识自然、适应和变革自然活动始终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集中表征,随着人类认识和变革自然的科学技术活动的发展,其内涵不断地发展、完善和丰富。科学精神的内涵的理解,学术界是很不一致,对科学精神内涵的阐述,有三种不同的角度。
1.科学工作层面
从科学认识活动的本质,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中发掘科学精神的内涵。
(1)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等五大要素。
(2)求真精神、理性精神、求实精神、创新精神。
(3)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批判创新的进取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自由竞争的宽容精神和敬业牺牲的献身精神等六个方面。
(4)客观求实精神;不断求知精神;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继承的精神;此外团队精神、民主作用、百家争鸣也是科学精神的组成部分。
2.社会工作层面
从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社会建制,从社会关系、科学家的行为规范、精神气质这一层面表述学精神内涵。
科学精神就是科学社会学创始人默顿所概括的普遍主义原则、公有主义原则、无私利原则和有组织的怀疑主义原则等四条原则,或是约翰.齐曼加以补充的五条原则:公有性、普遍性、无私利性、独创性和怀疑主义等五条原则。有的学者则将认识层面和社会关系层面结合起来对科学精神内涵加以阐述,认为科学精神体现在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的精神气质之中,科学精神通过科学研究活动的方法(经验方法、理性方法和臻美方法)显示出的是科学的实证精神、理性精神和审美精神,以及以实证精神、理性精神为根基的科学固有的怀疑和批判精神。而体现在科学的社会建制即科学共同体的规范结构或科学精神气质,就是默顿所谓的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独创性、有条理的怀疑主义,这些规范的综合,被内在化为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外在化为社会的科学意识。彭炳忠认为,文化视角的科学精神可以逐步展开为三个递进的层次,即认识论层次、社会关系层次和价值观层次。从认识论层次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的客观性、逻辑一致性和实践的可检验性等规范,它构成全部科学精神的基础;科学精神的社会关系层次,其基本内容就是默顿所揭示的四条规范。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即价值观层次就是科学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
3.思想政治工作层面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对科学精神内涵的阐释。何祚庥院士认为,毛泽东同志在1940年对“科学”内涵的概括:“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这是对科学精神的比较完整的概括。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提出的“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则是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科学精神的阐述。根据这些论述,何祚庥院士将科学精神概括为四个特征:“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解放思想,破除一切迷信”;“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以上各个学者多视角的对科学精神内涵的阐述和概括,都将大大丰富我们对于什么是科学精神的认识。
撰稿:谭自力 审核:曲国胜 发布:谭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