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从业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我院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推动我院实践教学工作上台阶,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依据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着眼点,切实贯彻素质教育原则,着力加强学生从业技能,本着知行统一的精神,遵循“深化改革、科学规范、合理配置、强化管理”的宗旨,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奋斗目标
构建适应现代化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和符合新时期社会进步和基础教育发展要求的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培养我院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促使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迈上新台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三)工作准备
将实践教学跻入人才培养的整体方案之中,使实践教学渗入到教学全过程和各个层面,保证实践教学的总时数和各个环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在突出工科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理科类和文史类专业的教学实践,力求文理并重;增加综合性创新型实践环节教学,增加实践教学门类,提升实践教学层次;实行实践教学不断线和网状循环式实践教学新模式,完善现有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强化薄弱实践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继续努力建立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培养我院实践教学特色,提高我院实践教学水平。
1、实验室建设
更新、完善现有专业的基础课实验室和专业课实验室,大力发展和新建一批受益专业多、现代化程度高、投资效益好的中心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使实验室建设与专业发展相配套,并达到专业建设的标准。积极建成院级重点实验室,争取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
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资源,加强与企业、其他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横向联系,调整办学思路,调整和加强校外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建立长期稳固的教育教学实践(实训)基地。
二、构建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由以下几部分构成:课程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其中课程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作、论文)、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习(野外考察、毕业实习、实训见习等)。针对每一部分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工作规范,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实践性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
深化改革,合理配置,强化管理,着力加强实践教学
(一)改革实验教学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
为使院系实验室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必须转变旧的管理体制,建立和探讨新体制。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基本目标是:盘活教学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建立有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振作精神,激发热情,调动积极性;转变观念,提高质量,增强活力。理顺管理层次,实行归口管理,坚持宏观管理要科学、微观管理须放活的原则。将相近或相同专业对仪器设备和实验技术人员要求相近的实验室进行调整、合并,建立跨科学、跨专业开放式的多功能综合实验室。任用既懂得实验教学、科研等基本特点和规律,又有较强的组织才能、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实验室主任,并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重组实验教学体系和优化课程结构,积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按专业设置实验,将实验分为基础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科研型实验四大类。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开设一批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实验课程,创造条件使学生参与科学研究与创新活动。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坚持增加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采用启发式、引导式,开展自学实验活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现行实验工作制度,分批推行全天候开放性实验工作制度,给教师和学生随时进行各类实验提供便利条件。
3、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其是实验教学和实现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关键。调整、补充德才兼备、具有较高学历和较强动手能力实验技术队伍,改善实验技术队伍的构成。对实验室各类人员要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验技术人员树立荣誉感、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热爱实验室工作。提倡实验室在保证完成正常的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面向社会开展有偿服务。
对实验技术人员实行定向培养和长、短期培训相结合,以在职为主、校内为主、自学为主、辅助于派出少量人员培训提高的原则,通过参观、研讨、学术活动及自修等方式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在抓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培训的同时,以狠抓实验技术、维修技能及科学管理能力为出发点,使实验技术人员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管理知识。
(二)强化理工科(非师范类专业)专业实习教学
加强理工科(非师范类专业)实习的组织管理、经费的使用等加大投入力度,规范管理,使理工科专业实践实习迈上新的台阶。
实习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改革。增加经费投入,院系要逐步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现代化内容纳入实习教学。要加强对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实习(实训)建设规模要与教学与科研的发展相适应,适当投入,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最大化地满足实习实训及科研教学的同步发展需求。
要灵活组织理工科专业(非师范类专业)实习实训工作,合理安排实习参观和技术讲座活动,增加校内技术讲座的次数,讲座与讨论要立足于生产实际,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注意发挥实习实训基地优势,坚持校内与实习实训基地共同指导实习实训,借助基地指导教师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求知欲。通过分阶段考评和讲评等方式,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加强实习过程的考核。
(三)完善教育实习模式
在保持和发扬院系教育实习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改革教育实习模式。按学生认知顺序扩展为从感性经验——理性认识——实践应用——理论的模式。改革学科教学法,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三、不断加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保障和落实实践性教学的物质条件
1、坚持“按需计划,加强基础,保证重点,扶持新兴,顾及一般”的原则合理统筹实践性教学经费。优先保证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室的配套设备及新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习经费的投入。设立若干专项经费,如新增专业开办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费、院系教改项目建设费、师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等)奖励经费等多项专项经费,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关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
2、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诸如课时工作量上积极给予倾斜,特别是在实践性设立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实习指导(带队)教师奖、优秀论文(课业、设计、创作、毕业论文等)奖、优秀实习生奖。